【资料图】
......(节选)
每次去乐之,我的注意力首先被敞开式书架上展陈的各类新书吸引。然后,是书架上那些试读本——均被小心翼翼地包了塑料书封,免得翻阅过频,便把书给弄脏、弄旧了——这些,我都能理解,也支持,一般不经过允许,我是不会拆除塑封的。虽然,我对这一点是颇有微词的,毕竟,一本书好不好,读者不翻翻目录与内文,怎么知道呢?
去乐之的另一最大欢喜在于,我偶尔能在书架上遇见熟悉的人(也就是作者),譬如,研究左宗棠已小有成就的徐志频之《左宗棠与曾国藩》,正在热卖;而关于袁隆平的不少著作,我也翻过几本;至于那本《一步千年:走进长沙历史步道》,主创者之一我也认识,前不久去的时候,也消磨了我不少时间,记得我还发图片给其作者,以表达敬意。
每次,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,取书三到四本,坐在那个书架后面的几张布艺方凳上——我知道,抢到一张凳子要靠运气,一般是比较难的,因为周末去乐之翻书的人,总是不少的,孩子也多。
随后,我便进入“超级速读”模式,所谓Skip,说实话,我很享受这种体验,先读目录、前言(或自序)、后记之类的,然后直入书籍内容本体。
有时候,我什么书也不翻,就是坐在那里,打开手机里的“酷狗”,享受着耳机里的曼妙音乐,然后用手机把乐之书店里孩子们专注于书的瞬间拍下,配图后发到朋友圈——我享受的是那种人人专注于书本的氛围,这样的格调,才是金钱买不到的充实与欣喜呢!
快中午了,我会在12点之前,去那家三馆一厅惟一的食堂,点上一个12元的快餐,三五分钟扒完,继续回到乐之,还有好书等着我去翻呢。
在乐之,我会呆到下午五点左右,然后,匆忙去某地接正在忙于学习的儿子回家——这个事虽小,也大意不得,给孩子一定的陪伴,是我的责任,也难得跟他面对面聊聊,这个事,我认为不比去乐之读书次要。
到如今,我也不知道全城有几个乐之书店,但是,我只要坐拥“三馆一厅”这边的一家,就挺好了。
但愿在长沙这座书香满溢的城市,你的住家周边也有自己钟爱的一家书店。不管是“乐之”“止间”还是“西西弗”,心有所属,就是简单而充实的,就能时时开启日常的小确幸!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