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来,灵台县坚持把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作为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的重要考量,因地制宜,因户施策,通过劳务输转就业、带动发展产业、推动土地流转等方式,扎实做好搬迁安置“后半篇”文章,实现搬迁群众净赚、多赚、稳赚增收目标,加速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、过上好日子。
得益于党的好政策,再过几天,李建国将从百里镇稔沟村的半山坡上,搬到川道宽阔、地势平坦、交通便利的稔沟村村部所在地的安置点,看着即将建成的新房子,憧憬着“下山入川”住上几代人梦寐以求、宽敞明亮的大房子,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。
搬得出,稳得住,还要能致富。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,不仅要使群众住上好房子,还要使群众过上好日子。
【资料图】
日前,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百里镇万头全群高产奶牛牧场,只见李建国和十几名工人在正在硬化场区道路,他熟练地操作着混凝土路面切割机,切出一道道笔直的伸缩缝,防止凝固不久的路面开裂。
“现在把新房盖下了,盖的比较好,再过几天就搬进去。现在我在家门口找了一份工作,在优然牧业上班着呢,既能照看家,也能挣下钱,一个月能挣五、六千元,工作时间也比较正常,活也干的比较舒心。”李建国说。
有一种幸福叫“在家门口就业”!去年以来,李建国和百里镇其他160多名搬迁群众一样,通过招聘来到优然牧业百里场区上班,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、“挣钱又顾家”两不误的心愿。
就业稳,人心安,信心足。过去一年,灵台县坚持产业支撑,就业优先,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,在百里镇稔沟村建办万头全群高产奶牛养殖场一处,坚持把群众稳定增收与场区建设及后续运营用工需求、奶牛养殖饲草需求、企业后续发展土地需求相结合,加强地企合作,积极对接沟通,引导群众深度嵌入产业链,帮助搬迁安置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稳定增收。
“灵台县将紧盯劳务就业促进增收这一关键,由政府出面与企业对接沟通,达成场区建设、牧场运营、饲草生产、粪污处理四个方面劳务人员输转用工协议,全力保障搬迁群众优先务工就业,实现搬迁群众就业务工‘净赚’的目标。”灵台县畜牧兽医中心副主任姚刚。
至目前,百里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160多人进入优然牧业百里场区上班,人均月收入达到4000元;牧场全面建成运营后,还可稳定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,可有效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便就业。
“灵台县将紧盯发展产业促进增收这一根本,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效应,带动周边群众特别是搬迁群众发展种养产业,实现产业发展带动搬迁群众‘多赚’的目标。”姚刚说。
牧场全面建成运营后,可辐射带动群众种植粮饲兼用玉米,发展养殖,种植设施蔬菜等,户均年可增收万元左右。
“灵台县将持续加强搬迁安置后续服务,探索推行‘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’发展模式,解决了企业用工、饲草需求,又解决了群众务工、土地耕种和技能提升等问题,实现搬迁群众‘稳赚’的目标。”
目前,场区建设已流转土地1000亩,户均增加收入1500元。后期,随着企业持续发展壮大,将继续流转消纳用地7500亩,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,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。
甘肃广电总台全媒体记者:哈骥洲
灵台县融媒体中心:赵喜灵
关键词: